【精品】社会实践日记模板锦集四篇
一天终于结束了,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,是时候写好总结,写好日记了。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,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日记6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这里的学生都如我们想象中的一样,单纯、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,还有的是贫穷,在这里80%都是农民,暑假到来,小孩们不像城市的我们,无忧无虑的学学兴趣班,去去旅游。在他们这里可能要赶着农忙帮家里做事,收割、打谷、晒谷等成了他们假期的工作。我发现这里的学生的肤色都是铜红的、黄黑的,大概是都农忙或是去田边露天的游泳晒黑的。我们班有好些同学都不能上暑期班,因为他们要回家农忙。其实他们也是无奈,我眼看也心酸了。
贫穷使得这里的文化水平很底,升学率不高,很多父母把孩子供完初中或是读高中半途辍学,就打发他们到城里的工厂工作,廉价的劳动,害了孩子,使得穷人还是穷。我来之前还真没想到广东珠三角的地区还会有这么一些地方,那我更不敢想象中国有多少受着贫穷生活的孩子。
贫穷使得很多年轻人出外打工,家里就剩下留守的儿童与老人,甚至只剩下孩子一人。在教学期间,我们一个队员发现了班上一位学生有些不寻常,上课时他总坐在最后,任凭我们的劝告也不往前坐,也不想听课,更加可怕的是,我们发现他在下课的时候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了一个锋利的.“杀”字,充满恨意的力度,我不禁打心底透出寒意。之后向当地老师了解,她讲道“这里有很多心理或是精神上有问题的学生,由于家里的大人都在外打工,就剩他自己,小小年纪没人管理,寂寞孤僻,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,有的家人还经常没有寄钱回来,甚至还要挨饿······”
现在我还记得南丰中学校长对学生讲的一句话,“你们选择了来高中,是你人生一个正确的选择,希望你们能坚持读完······”,简短的话,值得深思,可能对城市的孩子来说,上高中就像是理所当然的阶段,但是在南丰,这是艰难的抉择,老师为了学生好,都努力的劝说学生坚持学业,让他们相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。在南丰,学校废墟中求生,学生在希望中成长。
7月13日,瞭望学社实践队成员踏上调研之路第三天,前往上下独石村和沙牛湖村,进行关于“青年农民信息素养”的相关调研活动。
下午两点多,天正下着小雨,但是挡不住我们队员调研前进的步伐,走在调研的路上,清新的空气伴随着泥土的自然味道扑面而来,给人沁透心脾的感觉。来到村庄,给我的感觉就是空无几人,祥和寂静,随后我们走了几户人家,才看到有人,队长很自信的走上去跟村民打招呼,不料,找遭到了村民的拒绝,接着几户人家也拒绝了我们。庆幸的是,小伙伴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,而是很淡定地继续往前走。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,走了很长时间,没有完成一份问卷。
上帝的眷顾,我们遇到了当地一位很热情的阿姨,很顺利地帮我们完成了第一份问卷,由于村民比较少,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,才遇到当地几位农民,在她们的帮助下,我们遇到了一名中学生,他很乐意的帮我们完成了问卷。之后,我们陆陆续续地完成了好几份问卷。
时间过得好快,时间差不多五点的时候,我们返回基地,简单小结了今天下午的调研情况,总结发现,我们问卷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,因此,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我们还要继续努力,不断的完善。晚上,我们定期开会总结分析今天的调研情况,并对往后的工作做简单的安排,调研之路漫漫,但是我们要明白,调研之路是艰辛的,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调研之路,便只顾风雨兼程的走下去。
此次调研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,学会了独立,学会了团结合作,学会了吃苦耐劳,学会了有难同当。
夏天到了,金黄的稻谷像金子般的闪亮。一阵风吹过来,禾苗像海浪般飘过来,十分壮观。
农民伯伯在收稻谷,农民伯伯的汗水像雨一般的落下来,落在稻田里。我终于明白了一首诗'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'这首诗的意思。
我们现在生活中要珍惜每一粒粮食。就是对农民伯伯最好的回报。
20xx年7月10日中午12点,经过3个小时的颠簸山路旅程,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“馨希望”实践队一行八人终于抵达了本次暑期实践目的地—黄龙寺小学。准备开始为期五天的“用爱心倾注,从细微着手”的支教实践活动。
刚下车我们就受到了黄龙寺村主任的热情接待,他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黄龙寺小学的一些情况,然后我们稍作安顿,便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商议了一下未来五天的活动内容。下午黄龙寺小学刘校长到来给我们安排了食宿,队员们开始打扫房间厨房,干的热火朝天。经过队员的齐心协力,我们终于收拾完毕,大家忙了一下午但没有人喊苦喊累。特别是在晚上,当两名队员端上为大家煮的面条时,大家都很感动,狼吞虎咽得解决了可口的晚餐!
第一天的实践活动结束了,一天的舟车劳顿和下午的忙活使大家都有点劳累,但也都很高兴。我们相信在这方淳朴的山水之间,善良的村民可爱的孩子们会为我们卸去了身心的劳累,大家也都在期待着明天孩子们的到来,为山里的他们送去光明与希望。
文档为doc格式